上市公司今年投資理財已同比縮減1000+億 結構性存款減少、資金入股市或為主因
財聯(lián)社9月4日訊(財聯(lián)社 王蔚)今日,廣東綠島風空氣系統(tǒng)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島風”)發(fā)布公告,稱擬使用不超過人民幣1.6億元(含本數(shù))額度的閑置募集資金及不超過人民幣6.5億元(含本數(shù))的自有資金進行現(xiàn)金管理。
公告顯示,綠島風及旗下公司的募集資金主要投資于國泰海通證券的保本固定收益憑證和結構性存款;自有資金主要投資于券商、期貨資管計劃及信托產品。
這只是近期上市公司小額投資理財?shù)囊粍t縮影。大額投資理財?shù)陌咐薪谝l(fā)市場關注的江蘇國泰使用超100億元進行委托理財事件。
但是,據(jù)財聯(lián)社梳理,相較于去年同期,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在投資理財上總體有所降溫。據(jù)wind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截至發(fā)稿日,今年共有1086家上市公司認購了投資理財產品,合計7322.7億,涉及的上市公司數(shù)量同比減少了96家,認購金額同比減少了1026億,降幅達12.3%。
結構性存款認購金額大幅減少890億元,但仍占主導地位
經統(tǒng)計,2025年1月1日至9月4日期間,上市公司認購減少的這1026億理財中,結構性存款減少最多,部分上市公司加大了部分風險產品的投入。
具體來看,由各大商業(yè)銀行(中信、興業(yè)、浦發(fā)、招商銀行等)發(fā)行的結構性存款仍是絕對主力,但金額從5328.8億元降至4459.5億元,下降了16個百分點,占比從63.83%降至60.90%。盡管規(guī)模收縮,其主導地位未變,表明上市公司投資理財?shù)哪康娜允乾F(xiàn)金管理,資產穩(wěn)健增值。同期,定期存款占比從4.44%降至3.23%,金額減少134.73億元,在降息潮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對定期存款的配置也在減少。
業(yè)內人士指出,此前,結構性存款由于其保本和高收益屬性備受投資者青睞。
資管新規(guī)禁止銀行發(fā)行保本理財后,結構性存款一定程度上成為表內理財?shù)奶娲罚鹾仙鲜泄咀杂匈Y金和自籌資金的安全和高收益需求,因此近年來上市公司投資結構性存款的金額和比例一直在高位盤旋。
但是隨著存款利率持續(xù)走低,結構性存款的收益也有所降低,上市公司配置結構性存款的意愿也進而下降。
某券商固收首席向財聯(lián)社表示,除了收益率降低,近年來銀行自身也在控制結構性存款的規(guī)模,導致供給降低。這也是結構性存款認購金額和比例降低的原因之一。
盡管總投資規(guī)模和結構性存款的規(guī)模下降,但部分非保本資管產品的配置比例有所上升。例如,證券公司理財(主要是券商資管計劃和券商收益憑證)認購金額從438.79億元增至487.64億元,占比從5.26%提升至6.66%;基金專戶投資從14.99億元增至26.42億元,占比從0.18%升至0.36%。這表明公司在控制總體風險的同時,傾向于通過專項理財工具尋求較高收益。
銀行理財產品認購金額下降51.42億元,占比從9.34%微增至9.94%;信托產品投資下降2.36億元,占比從1.86%微增至2.09%,二者相對穩(wěn)定。
九州通奪冠,與中信證券開展逆回購金額達224.9億元
從今年認購投資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來看,據(jù)wind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九州通以240億元的認購金額奪冠;中興通訊、海信家電、東鵬飲料也以超100億的認購金額名列前茅。wind統(tǒng)計今年認購金額排名前10的公司如下:
具體來看,九州通在金融產品投資上較為保守。上半年合計認購240.9億元金融產品,其中以與中信證券開展逆回購為主,占比93%。其他全部為結構性存款,發(fā)行主體包含中國銀行、興業(yè)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
根據(jù)九州通公布半年報,2025年上半年,其共贖回了16億元的理財產品,申購了7億元的理財,上半年投資活動產生的現(xiàn)金流量凈額為11.06億元,同比增長367.39%,主要為申購理財產品減少所致。
中興通訊在其半年報中表示,在確保公司日常經營資金需求的前提下,公司利用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加公司資金投資收益,為公司及股東獲取更多回報。主要選擇信譽良好、風控措施嚴密、有能力保障資金安全的金融機構所發(fā)行的產品,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興通訊購買的理財產品的未到期余額為167.45億元,占集團總資產的7.74%。不存在單一金融機構認購的理財產品未到期余額(合計)超過本集團資產總值5%的情況。并表示,未來,在不影響正常經營資金需求和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中興通訊擬繼續(xù)使用自有閑置資金認購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的認購對本集團未來經營無重大影響。
此外,8月底,江蘇國泰發(fā)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公司及下屬子公司使用閑置自有資金進行委托理財?shù)念~度不超過人民幣120億元(含120億元),用于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中低風險理財產品,包括但不限于結構性存款、收益憑證、大額存單、國債逆回購等,單筆理財產品期限最長不超過36個月。
股票投資或在一定程度上稀釋理財?shù)冉鹑诋a品投資
除認購金融產品外,今年以來,股市火熱,部分上市公司也紛紛“入市”,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部分金融產品的認購金額。
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將使用自有閑置資金進行證券投資。例如,今日,山格股份發(fā)布公告,稱公司擬使用自有閑置資金購買股票、基金產品,額度為600萬元;8月8日,利歐股份公告稱,擬使用不超過30億元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投資方式包括新股配售或申購、股票及存托憑證投資、債券投資、委托理財?shù)?;和順石油擬使用不超過人民幣2億元(含)的閑置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投資種類包含新股配售或者申購、股票及存托憑證投資、債券投資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認定的其他投資行為。
業(yè)內分析,上市公司大手筆進行證券投資原因多樣,一方面,熱衷“炒股”的上市公司多半有較好的現(xiàn)金流;另一方面,今年以來,股市好于債市觀點成為主流,隨著低利率時代到來,債券靜態(tài)收益率普遍降至歷史低位,甚至部分品種進入“1字頭”區(qū)間,在此背景下,銀行理財、保險資金等大體量機構面臨嚴峻的收益挑戰(zhàn),也影響了理財?shù)裙淌债a品的收益率。與此同時,A股在7月A股大幅放量沖關9.24以來高點,多行業(yè)輪動擴大賺錢效應,客觀上也吸引上市公司資金投向。
但是,在資金紛紛入市的同時,有上市公司終止開展證券投資。8月25日,江蘇國泰發(fā)布公告,稱公司終止使用部分閑置自有資金人民幣15億元設立子公司開展證券投資,主要是基于進一步聚焦主業(yè)、謹慎投資、提高投資者分紅回報等的考慮。
業(yè)內人士表示,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一般投資二級市場的資金占企業(yè)閑散資金的比重不宜太大。企業(yè)如果砸重金投資股市,一旦炒股虧損,其主業(yè)無疑會受到影響,有脫實向虛的傾向,且股民的權益也會受損。即使產生收益,但因普遍具有不可預測、不可持續(xù)的特征,容易導致企業(yè)的估值受到影響。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